“中华母亲节” 你知道吗?2023-05-15 18:01浏览数:11次
![]() - 中华母亲节 - 从2004年开始,陆续有中国的学者提出要创建自己的“中华母亲节(Chinese mother's Day)” 2006年11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提出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并提出孟母可作为中国母亲节的形象代表。
同年12月,中国民协节徽文化委员会、邹城市委市政府、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4家“母亲节”核心发起单位正式成立“中华母亲节促进会”,确定将农历的四月初二,也就是孟母生孟子这一天定为中华母亲节,并决定在首届中华母亲节到来之际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2007年12月13日,母亲节促进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举行。会上发出了《创建中华母亲节》倡议书,全文如下:
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有着历代相传的孟子生日纪念,而且在明万历本《三迁志》等文献中有相应的依据。孟子的生日为周历四月初二。以这个日子为中华母亲节是较合适的。为推进中华母亲节的确立和发展,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社会工作者自愿组成“母亲节促进会”,并依法开展工作。 中华母亲节也有自己的“母亲花”——萱草花。
- 中华母亲节的溯源 - 虽然“中华母亲节”是一个晚近才被提出的概念,但中国一直都纪念母亲的传统。 若从源头追溯,“中华母亲节”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人类始祖”女娲。农历三月十八日,中国老百姓都会去女娲庙烧香拜祭。至今在中国山西、山西、河北、甘肃等地民间仍有拜祭女娲的传统。 另一个母亲节的传统据称是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 根据《佛说盂兰盆经》,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以“天眼通”看到死去的母亲在饿鬼道受饥饿折磨,处在一个倒悬的空间,瘦的皮包骨头。于是他立即以钵盛饭,借神通力量送给母亲吃。但其母抓饭,刚送到嘴边就化成火炭,不能食用。 目连大哭,向佛祖请教。佛祖告诉目连,凭他一人之力不能奈何,得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才能超度母亲使其解脱。佛祖让目连在七月十五自恣日这天,设盂兰盆,备百味饮食供养四方僧众。最终,目连的母亲得以超度。 因此佛教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教育人们要供养宗教僧众,二是提倡孝道。由此形成了汉传佛寺一年一度的盂兰盆会或盂兰盆节。佛家信众有在夏历七月十五这天,祭祀已经死亡的祖先和抚慰孝敬在即还在生的母亲的习惯。 发展到宋朝,盂兰盆节的重点开始转变为以素食祭祀祖先和拜扫新坟等,由孝亲节变为鬼节。
套用民族与民族主义史学的观点,“中华母亲节”的设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发明传统”的过程,但这种“发明”却有积极的意义。 “中华母亲节”这种被发明的传统,实际上也是传统文化不断发展、不断演化的必然结果。它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持续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包容性的体现,毕竟传统是在不断地被发明,不断地吸收和重塑中,才能够发扬光大。 设立“中华母亲节”是“洋节”越来越强、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弱的背景下提出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亟需重振,中华的优秀传统必须重新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