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60句试译2024-05-28 15:44
2024年3月和5月,丹江口市心理学会张发海老师主持两次“读《孟子》学做人立世”活动,大家一起品读经典。小编在课后学习时对《孟子60句》进行了试译,发布在丹江口市心理学会微信公众号和学会网站上,与朋友们一起交流探讨,请将您的见解或建议填写本文底部《征求意见表》提交,谢谢!相关征集结果将予以整理公布,期待着与大家一起学习成长!《孟子》60句试译01。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困时,就加强自身的修养,显达时,就行道以普济天下百姓。 02。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索就能得到,放弃便会失去,这种求索有益于得到,因为所求的东西就在我自身。求索有一定的方法,能否得到却决定于天命,这种求索无益于得到,因为所求的东西是身外之物。
一个注重品德修养的人是识大之人,一个只注重对身体的保养却忽略了品德修养的人是识小之人。 依照仁义的本质而行动的人,必可成为大人;顺着感官的欲望而行动的人,也必为小人。 04。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先确立主要的东西,立大志、守大节、遵大德,心里有了主心骨,行为就不会有偏差。这样便可以成为君子了。
人小的时候,依恋父母;情窦初开,就喜欢溧亮的异性;有了妻室、子女,就关心妻室、子女;做了官就想着君主,得不到君主信任,就内心焦虑难受。只有大孝之人才能终身思念父母。到了五十岁还思念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身上看到了。
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现在大王若施仁政,使天下的士大夫都想站立在齐国的朝廷,庄稼人都想耕种在齐国的田野,做生意的都愿来齐国经商,来往旅客都想奔走在齐国的路途,各国痛恨本国君主的人也都想到王这儿来一吐苦水。若能做到这样,又有谁能与大王对敌呢?
百姓最为重要,代表诸侯国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 08。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百姓也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忧愁的,百姓也以他的忧愁为忧愁。因天下百姓(快乐)而快乐,因天下百姓(忧愁)而忧愁,然而却未能一统天下为王的,没有这样的事。
尊敬自己的长辈,进而尊敬别人的长辈;关爱自己的晚辈,进而关爱别人的晚辈。如果这样做了,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中转动东西那样容易。
虽有智慧,也要善于观大势用大势;虽有锄头,也要耐心等待天时。 11。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人不用学习就能做的,是天生的本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天赋的道德观念。 12。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若是自省而理亏,那么即使面对庶民,亦会心惊;反省自己觉得合乎理义,纵然面对千万人,也要一往直前。
信念是定力的统帅;定力是身心的支撑。信念所到之处,定力如影随形。所以说:“坚定信念,不要扰乱情绪。” 14。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 15。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qiè)于心,则馁矣。 那一种气(浩然之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一点不加伤害,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无所不在。那种气,必须与义和道配合;缺乏它, 就没有力量了。那一种气,是由正义的经常积累所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取得的。只要做一件于心有愧的事,那种气就会疲软了。
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 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所以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失去。” 17。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之心,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之心,不能算是人;没有礼让之心,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之心,不能算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开端;羞耻之心,是义的开端;礼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 人有这四个开端,就如同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个开端却自认不行的人,是自己伤害自己;说他的国君不行的人,是侮辱他的国君。凡是具有这四个开端的人,要是知道把它们都扩充起来,那就会像火刚开始点着、泉水刚开始流出一样。如果能够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去扩充它们,那就连服侍自己的父母也必然计较得失,不可能尽心尽力。
实行仁,就好比射箭,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发射;发射而没有射中,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只要反过来找自己的问题就行了。
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也就是与别人一起来行善。君子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别人一起来行善。 20。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古代的君子贤士,有了过错就去改正;现在的君子贤人,有了过错就放任不管。古代的君子,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人民都能够看到他们(及其所作所为);等到他们改正了自己的过错,人民都仰慕他们。现在的君子,岂止是白白的放任不管,并且还为这些过错寻找开脱的理由。
把财物分给别人叫做惠,教导别人向善叫做忠,为天下找到贤人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找到贤人却很难。
如果不符合道,一竹筐饭也不可以接受;如果符合道,舜接受了尧的天下也不过分。 23。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君子的快乐有三种,但当(做)大王不在这三种快乐之中。父母健在, 兄弟平安、没有怨恨,这是第一种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种快乐。君子有三大快乐,称王天下不在其中。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道义,必定会陷入孤立。 25。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荣华富贵无法扰乱其心志,贫困卑贱的处境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强权暴力无法他的意志屈服。这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丈夫。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所以说,口 对于味道,有相同嗜好;耳朵对于声音,有相同听觉;眼睛对于容色,有相同美感。一说到心,难道就偏偏没有相同地方了吗?心相同的地方在哪里?在理,在义。圣人早就懂得了我们内心相同的理义。所以理义使我心高兴,正和猪狗牛羊肉合乎我的口味一般。
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足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省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经》说:“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他。舜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因此能遵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勉强地施行仁义。 31。 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可以拿也可以不拿时,拿了便是对廉洁的伤害;可以给也可以不给时,给了便是对恩惠的滥用;可以死也可以不死时,死了便是对勇德的亵渎。 32。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一个人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赞誉,也会受到因苛求完美而来的诋毁或批评。 33。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天下的根本在国,国的根本在家,家的根本在自己身上。 34。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一切都是命运,顺从天命,接受正常的命运,因此懂得命运的人就不会站立在危墙下面。 35。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36。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37。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shàn)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靠武力使人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够(反抗)罢了;靠道德使人服从,是心里高兴的,真心的服从。 38。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 39。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仁爱之人是一个具有人的人性的人。如果一个人是仁爱的的话,那么这就是合于道的。 40。 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道在近旁,却到远处去寻求;事属容易,却往难处去下手。人人都亲近自己的父母、敬重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安定了。 41。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自己摧残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讲什么大道理;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什么大事情。开口便非议礼义,这便叫作自己摧残自己;认为自己不能以仁居心,不能践行道义,这便叫作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最安稳的宅子,”义”是人最正确的道路。空着最安稳的宅子不去住,放弃最正确的道路不去走,可悲呀! 42。 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义好比是大路,礼好比是大门。只有君子能从这一条大路行走,由这处大门出进。 43。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尧舜之道也不过就是”孝”和”悌”罢了。你穿上尧的衣服,说尧说过的话,做尧做过的事,你就是尧。你如果穿桀的衣服,说桀的话,做桀所做的事,你就真成了桀了。(用老百姓的话说,你干人事你就算个人,你干禽兽的事你就是个禽兽,你做不到吗?你能做得到的。) 44。 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职位低下,又得不到上级的信任,百姓是不可能治理好的。要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方法的:得不到朋友的信任,也就不能让上级信任了。要使朋友信任,也是有方法的:侍奉父母不能让他们高兴,也就不能让朋友信任了。让父母高兴,也是有方法的:若自我反省孝心不诚,也就不能让父母高兴了。要让孝心出之于诚,也是有方法的:不明白什么是善,也就不能让孝心出之于诚了。所以“诚”是天定的道理,追求“诚”是做人的道理。出于至诚而不能打动人心,是从来没有过的事;而不诚心,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45。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耻之于人大矣。 人不可以不知羞耻。能够知道无耻的可耻,就不会做出羞辱自己的事情来。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 46。 养心莫善于寡欲。 身之主宰便是心。 修养内心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少,那么内心即使有迷失(善)的部分,也是很少的;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那么即使有保存(善)的部分,也是很少的。心主宰着人的身体,支配着人的行为。 47。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忧虑患害使人发展,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48。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 49。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有作为的人(实际是指有志成为仁人的人),就比如挖井一样,贵在持之以恒,如果挖井都挖到九仞还没有见到井水,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停下来,要是停下来,就前功尽弃,那个挖了这么深的井就还是一口废井。
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
人生存于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是为我而准备的。 52。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有志气的人不害怕自己的尸体被弃置小沟,勇敢的人不害怕自己的头颅被人砍掉。 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 54。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君子有长久的忧虑,但却没有短时的后患。君子忧虑的是:大舜是人,我也是人。大舜为天下作了榜样,名传后世,而我还是个普通的乡下人,这才是值得忧虑的事情。忧虑又怎么办呢?像舜一样去做就是了。至于君子所忧虑的,就会消亡。
不仁的事不干,不合礼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时的担心,君子也不认为值得担心了。 56。 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有侍奉君主的人,那是专把侍奉某个君主当作快乐的;有安定国家社稷的人,那是把安定国家社稷当依仁义行的本分来做的人,此中自有喜悦;有不在职位而保全天理的人,那是先知道“道”能在天下推行,然后全力行道的人;有大人,那是端正了自己,然后影响他人,使他人也随之归正的人。 57。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上天生育这些民众,使先明理的人启发后明理的人,使先觉悟的人启发后觉悟的人。我呢,是百姓中的先觉者;我就得拿尧舜之道让这些人民有所觉悟。不由我去唤醒他们,那又有谁呢?是这样想的:在天下的百姓中,只要有一个男子或一个妇女,没有被尧舜之道的雨露所沾溉,便好像自己把他推进山沟里让他去死一样。
有天赐的爵位,有人授的爵位。仁义忠信,不厌倦地乐于行善, 这是天赐的爵位;公卿大夫,这是人授的爵位。古代的人修养天赐的爵位,水到渠成地获得人授的爵位。现在的人修养天赐的爵位,其目的就是得到人授的爵位;一旦得到人授的爵位,便丢弃了天赐的爵位。这可真是糊涂得很啊!最终(他的人爵)也一定会丧失的。
能够尽心行善,就是因为知道天生的本性。知道天生的本性,就是知道天命。保存善心,培养本性,就是为上天行善。人的寿命不同,加强自身修养以和天命相契,这就是安身立命之道。
仁是人心的本质,义是人所必由之路。放弃了这条正路而不走,丧失了人的善心而不知找回,是多么可悲呀! 一个人,有鸡和狗走失了,尚知道去寻找,有善良之心丧失了,却不知道去寻找。学问之道没有别的, 每天知道修行,找回自己的心,放在平旦之气中,此心永远清明。 https://docs.qq.com/form/page/DU3NtS3hGbXljZEpm 上一篇: 太山庙小学举办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