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群体的心理危机,比学生更严峻2024-09-11 14:11
最近几年来关于校园心理健康的讨论,往往聚焦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很少关注老师的心理健康。 2023年初,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平台的首席专家俞国良教授率其团队,对横跨1998年至2022年间中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数据显示,50多万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是17.8%,超过300万名大中小学生中,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高达18.7%。 某种程度上,因为长期忽视等因素,教师群体的心理危机,比学生的更严峻。我们不禁要问,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如果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又从何谈起? 1 北大临床心理学博士,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老师在谈到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时候,他提到: 现在比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更迫切的,是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他们的职业倦怠和耗竭非常严重。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俞国良,对1998年至2020年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发现:“1998年至2020年间,整体上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缓慢上升特点。” 他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内,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延续缓慢上升的发展趋势。 一项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半数以上的一线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而近些年来,教师焦虑、抑郁、失眠、自杀、暴力管教学生等事件也常见诸报端。 据专家介绍,教师目前已经成为心理疾患高发人群之一。 但是最近几年来关于校园心理健康的讨论,却往往仅仅聚焦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很少关注老师的心理健康,甚至很多时候还在加重他们的压力和负担(如要求老师更多承担起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 某种程度上,因为长期忽视等因素,老师群体的心理危机,比学生的更严峻。 2 那么,目前教师主要经受着哪些心理困扰?又是如何造成的? 在心榜看来,导致现在教师出现心理危机的两个主因是:过高过多的社会期待,与不合理的校园管理体制。 过高过多的社会期待 1.社会对教师的整体期望较高。 人们通常认为,理想的教师是学识渊博、灵魂高洁、品行堪称为典范的人,要求教师不仅要做个有学识的人,同时也要做学生学习的模范,集学问家、道德家于一身。 社会对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也存在较高要求,如: 普通话要向播音员看齐、粉笔字要与书法家不分伯仲、讲课要具有演讲者的风采、写作要有作家的功底……总之把教师看作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高大全”。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这些高标准、严要求其实是永无止境的追求目标,会造成角色超载,给教师带来无形的压力。 2.过度内卷的教育竞争观念下,家长对老师的过分要求。 在一项调查中,85%的中小学教师认为升学压力是自己最大的压力源,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是自己生活中最大的挫折。 而这种挫折感的来源之一,就是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的焦虑,他们“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高期待,转化为对老师的高要求,将孩子的学业成绩乃至性格培养完全归为教师的责任。 家长的过分要求和不理解,使得教师群体的压力感和挫折感更加强烈。 不合理的校园管理体制 1.超负荷的工作量 知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指出:近年来,许多中小学教师每天要完成各种任务过多,包括各种活动、检查、APP下载、打卡、拍照、公开课等…… 调查显示: 90%的中小学教师每周要上15-20节课;要批改大量作业;备课、写教案、做课件;出试卷、改试卷、写教学计划、教学总结;组织学生参加名目繁多的竞赛;迎接各式各样的检查、评估;与家长打交道;班主任还要处理大量的班级管理工作,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值日、看“两操”、宿舍管理,等等。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可以说,教师工作一直处在超负荷状态。 2.不当的奖惩机制 现行的教育体制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学校将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标准,无视学生原有基础而按照班级最终成绩排名对教师进行奖惩。 一方面大量重复、低效的非教学类行政工作侵占了大量教学时间(而且往往做好了没奖励,没做好却要面临领导指责、行政处罚等惩罚),另一方面却是成绩和升学率被当成唯一的教学能力标准,让教师群体疲于奔命,职业压力和心理负担与日俱增。 3 有一点可以肯定,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健康与职业发展,同时还会影响到众多学生的发展。 徐凯文老师接受访谈时就指出: 当一个老师职业倦怠和耗竭的时候,他/她有多少耐心对待孩子?他/她可能就会口不择言,可能就会出现一些发泄自己情绪的行动。 今年年初,湖南某市一名女教师在办公室辅导学生作业时,情绪失控,不仅用“我打死你”之类的言论辱骂学生,还加上了肢体动作,掐脸、扯头发…… 这一幕被拍摄下来上传到网络后,引发社会舆论强烈的反弹。 当然,我们可以简单地从道德和职业操守等角度去批评这位老师,但是不能无视的是,她在视频中所呈现的,已经是心理崩溃状态,整个人是失控、癫狂的。 而更重要的问题是,随着教师群体心理问题与日俱增,随着负担、压力越来越大,还有多少个像她这样,已经或即将情绪崩溃的老师,没有被镜头捕捉到?他们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今年1月去世的国际知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先生,在1968年提出了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这个效应揭示了,如果学校教师能够以善意、更具期许的眼光看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在学校里表现得更好。相反,如果没有这种善意、积极看待,甚至是以非常糟糕的方式看待学生,学生也会受其影响,变得更糟。 当大量面临心理危机,甚至处在心理崩溃的边缘的老师在我们的校园,我们怎么指望他们能以“善意”、“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生?又怎么指望学生的心理能够变得健康? 今年采访沈家宏老师时,沈老师谈到了家庭系统问题:父母的原生家庭会影响父母,而父母又构成了孩子的原生家庭,会把自己从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传递到下一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育也是一个系统,系统里的每个人也都在影响着下一个环节的人。 当我们的教育系统,依然是鼓励过度竞争,把竞争的压力传递给教师,造成他们巨大的心理负荷,他们往往会把这种压力传导到学生那里,造成学生巨大的心理负荷;当教师被过度的教学压力逼到崩溃,他们的崩溃也可能会让学生的心理逐步走向崩溃。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恐怕很难真正获得解决。而如果我们的教育体系不进行改善,那么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也很难得到改善。 上一篇: 丹江口市昕阳心理咨询工作室
下一篇: 学会“心适应” 扬帆“新启航”
|